近日,“以房养老套路贷”、“68人70套房,损失两亿”、“15分钟骗走一套房”、“以房养老骗局”刷屏各大新闻媒体,广大老人群体临老失居颠沛流离,惹万千民众揪心,也疑惑:“以房养老”不是中央推动的政策吗?怎么突然变成骗子了?
先别急着一锤定音,我们来看看“以房养老”究竟是咋回事。
有言道:人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人没了,钱没花完。既然钱是带不走的,那么最理性的消费策略应该是在去世时将财产消费完毕嘛。在我国老龄化加深、社保负担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现在许多老年人手握一套房子,但仅指着每月低微的退休金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若可以让房产提前变现,住着房子的同时还可以每月获取一笔可观的养老金,体面舒适安度晚年,这不是完美的事情吗?
“以房养老”应时而生。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房养老”模式,2018年8月,银保监会引发《关于扩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开展范围的通知》,正式将“以房养老”模式在全国推广。
“以房养老”模式繁多,包括倒按揭、售房养老、房产养老寿险、遗赠扶养、售房入院、售后回租及养老基地等30多种模式。在这里小编给大家讲讲其中一种最为典型也最为复杂的模式——倒按揭。简单来说就是:老人与金融机构签订一份合同,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金融机构并约定一个年限,约定期限内金融机构每月支付老人一笔现金,期限达到后,金融机构不再支付现金,房产过户到金融机构名下。
“以房养老”的操作模式,为老人提供了生活保障,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新型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政府减少了社会保障的负担。显然是一石三鸟,多方共赢的大好事啊!
那明明是大好事,怎么会变成让数位老人流离失所的陷阱呢?那些是名为“以房养老”实为套路贷的骗局!无论是传说中的600多名老人受害的中安民生“以房养老”非法集资第一案,还是连国务院法制办退休官员都骗到手的利合济民“以房养老”骗局,或是最高检报道的林国彬联合黑警黑公证员的黑社会“以房养老套路贷”,都有一个基本“5步走”套路。来看看骗子们的高端玩法:
第一步:吸引
骗子A:以房养老棒棒哒,国家政策扶持呀!把房子抵押,拿房子的贷款买我们“不骗人借贷理财中心”的“以房养老产品”,稳赚不赔哒,但是因为这是国家扶持项目我们是合法的,年收益不是太高,可也有5%(故意不说高,避免骗子嫌疑),足够安享晚年~
第二步:下套
老人:很不错,但是我怎么抵押房子,有人要吗?
骗子A:没问题,我们已经帮您找到了“出资人”(骗子B),他这边同意借资给您,来签一个《抵押贷款协议》吧,为方便签订我们就直接把贷款用途写为“生意往来”了。
老人:好,但是协议上面约定这项贷款利息是年利率15%?
骗子A:您放心,我们这是惠民政策,不用您付利息,我们帮您付!
第三步:贷款投资
老人把房子抵押给“出资人”,获得巨额贷款,马上将贷款投入“不骗人借贷理财中心”购买“以房养老”项目。“不骗人借贷理财中心”通过骗其他老人抵押房产骗取贷款,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支付老人每月收益。
第四步:诉讼
“不骗人借贷理财中心”资金链开始断裂,跑路。“出资人”出现,起诉至法院。
出资人(骗子B):我们签订了抵押贷款协议,他不给利息,违约!
老人:这是“以房养老”啊,大家说好的,不是我给利息blabla……
法官:你们各自有什么证据?
骗子B:我与他签订的《抵押贷款协议》,他因为“生意往来”将房子抵押给我获取贷款,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显然,老人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败诉。
第五步:执行
高额贷款利息老人还不起,“出资人”以生效判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成功,老人失去终生奋斗得来的房产,“不骗人借贷理财中心”也销声匿迹,老人再也拿不到承诺的每月“养老利息”。
其实回顾这个骗局过程,虽然看似完美,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不骗人借贷理财中心”为了打消老人的怀疑,把收益控制在年收益5%,但实际上在帮助老人贷款时“不骗人借贷理财中心”又帮老人承担了15%的年借贷利息,这实际回报率已经高达20%,“高回报都是骗人的”是真理啊!再如:回顾《抵押贷款协议》,试想如果贷款用途写得清晰明确的“抵押用于投资理财”而不是默认骗子选择的“生意往来”,老人的权益或许能得到救济。
诈骗的套路我们此前也跟大家分享过很多,其实现在的金融骗局都百变不离其宗,最后再给大家提醒四点:
1. 低风险、高收益,都是谎言。
2. 合同不可乱签,条款记得看严。
3. 老年人判断力下降是正常现象,老人碰到难以判断的情况要第一时间告知子女,共同商议。
4. 被骗及时报警,果断寻求帮助。
本周热点到这里就结束了,“以房养老”是好东西,但是得认准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