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大连一男子和朋友在海鲜大排档吃饭,结账时发现账单不对劲,总共消费了930.9元,收款时竟被“反向抹零”,收取了931元。
男子找到收银员讨说法,收银员称这是正常的“四舍五入”,抹零,零头超过5就往上抹,反之就往下抹,男子表示从来没听说过抹零还能往上抹。而店员反倒觉得男子不可思议,称“你要是差这一毛钱我转给你好吧?”
一毛钱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是小事,但当地的大连市监局可不认为这是小事,对此更是已经立案调查。
常见不等于合法,别再做冤大头啦!!
在这里,我们需要清楚,“反向抹零”是属于违法违规的行为。
抹零本来是减少现金找零的麻烦,但是在如今移动支付日益普及便捷的当下,不少的商家仍然利用这种“反向抹零”、“四舍五入”的情况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
尽管四舍五入也是较为传统的现金交易结算办法,但在微信、支付宝等数字交易的全面普及应用下,商家仍然按照传统的四舍五入甚至是反向抹零的收费方式,就有违规之嫌。
针对“反向抹零”,我国的相关法律也有相关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第四十一条 经营者因价格违法行为致使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多付价款的,应当退还多付部分;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第十三条 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不标明价格的;
(三)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标明的费用的;
(四)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其他行为。
因此消费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第一时间要保留好相关的票据及付款凭证,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因为一毛钱的反向抹零而“小题大做”并不丢人,因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就需要这样的勇气。对于此类行为,我们应该勇于说“不”,多些“斤斤计较”,让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商家付出代价。
而商家也不应故弄玄虚,对于商品价格真实标注,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明码标价。开门做生意也讲究和气生财,最忌讳的就是失信于人,为了几毛钱就失信于消费者,丢了口碑真的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