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网络水军”?
网络水军就是一群网络写手,又称网络推手,通常伪装成普通网民或消费者而活跃在电子商务网站、论坛、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里。他们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以发布、回复和传播博文为主要手段,根据雇主的服务需求,编造和发布特定信息并有组织的进行网络造势,从而对社会和群众造成影响。目前,水军这个行业已经由无序的个体服务转向规模化、系统化的企业服务。
热点简要:
12月2日,“马蓉哭诉被王宝强殴打”的相关文章和视频被推上微博热搜榜第一。本以为马蓉作为家暴事件的受害者,可以利用自身性别优势得到网友们的同情,王宝强也必然会因为施暴者的角色而被社会舆论谴责。然而,剧情发生大反转,媒体推送的重点从“王宝强家暴”变成“马蓉持刀闯入”等各种不利于马蓉的信息。戏剧性的让悲剧演成“喜剧”。
如果马蓉利用整体舆情背景,借助网民讨论热点,而将事件推上热搜,博取大家的同情,那么这事件的背后可能存在一批有组织的“网络水军”假装成“普通用户”作出同情马蓉的发文、回复或者转发。大部分网民认为,这是马蓉操作“水军”不当,才会让其从受害者变成滋事者。
事物总有两面性,我们要辩证地去分析“网络水军”的存在。若利用好,那么“网络水军”的存在就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推广渠道,但若利用不好,轻则得来反效果,重则涉嫌刑事犯罪。
近日,四川省叙永县公安局破获该省首例“网络水军”团伙案。该团伙利用腾讯QQ作为通讯工具,勾结中国日报网、新浪网等各大官方网站的内部工作人员,在互联网提供有偿发布虚假信息及有偿删帖服务。涉案总金额达2000余万。目前,该案已进入法院审理阶段。据央视新闻报道,自2017年5月公安部组织开展打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以来,已破获“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案件40余起,涉案总金额上亿元,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0余人,查获并关停涉嫌非法炒作的网络账号5000余个,关闭违法违规网站上万个,涉及网上恶意炒作信息数千万条。
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利是中国宪法规定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言论可以突破法律的枷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正确利用“网络水军”,不得触碰网络侵权的“高压线”。
网络公关公司在日常使用“网络水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个人影响力的宣传推广,应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二是企业产品的宣传广告,应严格按照《广告法》的基本要求进行宣传,不弄虚作假,避免被要求承担连带侵权责任;三是在经营范围从事合法工作,不触碰非法经营罪等刑事犯罪。
同时,我们也提醒需要聘请网络公关公司策划宣传的雇主,向公司提供宣传信息时应确保真实、有效,不侵犯他人权利,若提供的信息使个人、企业名誉受损的,雇主将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责任。
最后提醒被网络暴力侵权的个人、企业,若发现网站里有对自身不真实或者负面的文章,可以向网站管理人员投诉或者向警方举报,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寻求解决方法。
作者:麦柏林律师(广东古柏律师事务所主任,金融经济类犯罪与防控板块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