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子去世无继承人房产收归国家”话题冲上全国热搜榜,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41岁的赵女士因病去世,留下价值400余万元的房产和110余万元的银行存款、人寿保险金等遗产。由于赵女士无配偶、子女,父母也已离世,且未订立遗嘱,其遗产归属成为争议焦点。最终,法院判决赵女士的房产收归国家所有,银行存款等由九名旁系亲属按比例继承。
这一判决引发了公众的热议:什么情况下遗产会归国家所有?收归国有后又会如何处置?为什么法院判决房屋归国家所有,银行存款抚恤金却由叔姑舅姨们继承呢?
什么情况下遗产归国家所有?收归国有后,将如何处置?
1. 无人继承且无人受遗赠:即被继承人无法定继承人(如配偶、子女、父母等),也未通过遗嘱或遗赠协议指定受赠人;
2. 继承人放弃继承或丧失继承权:如果法定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或丧失继承权,且无其他受遗赠人,遗产也将收归国有;
3. 被继承人明确捐赠给国家:被继承人可以通过立遗嘱等合法方式,清楚地指定自己的遗产由国家来继承;
4. 不明遗产归公:无法确定所有人的埋藏物、隐藏物等,不属于集体所有时,按法律规定归国家。
遗产收归国家后,相关部门将接管并核实遗产详情,根据遗产性质采取保管措施。无主遗产多用于公益,有价值者可能入博物馆展览或研究,有经济价值者可能进行商业开发,对国家战略发展重要的资源或技术,则可能用于国家战略储备或科研。
此外,法院在判决中考虑到赵女士的九名旁系亲属对其生前有一定帮扶,因此将银行存款等110余万元遗产按比例分配给他们,其中,一位叔叔因长期照顾赵女士,获得20%的份额,其余亲属各得10%。法院判决的依据是什么呢?
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条,房产因无人继承归国家,用于公益,此判决有充分法律依据。另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法院认定旁系亲属因对赵女士有较多扶养行为,可适当分得遗产,既合法又彰显对善行的认可。
赵女士的案例提醒我们,遗产规划至关重要,无论是订立遗嘱还是签订遗赠扶养协议,都能有效避免遗产纠纷,确保财产按照个人意愿分配。
作为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古柏律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遗产规划与继承法律服务。如果您有相关需求,欢迎咨询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专业支持,守护您的财产与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