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台湾知名摇滚乐队被指假唱事件频频登上热搜榜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今天跟着小编来聊聊,关于演唱会假唱涉及的法律小知识。
l 如何理解假唱?垫音与半开麦算是假唱吗?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假唱、假演奏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使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代替现场演唱、演奏的行为。
在法律上没有垫音和半开麦的定义,垫音是指歌手把辅助的和音声部预先录制,歌手在现场只需演唱主旋律部分;而半开麦则类似在KTV唱歌的时候开原唱,歌手演唱过程中声音较小,且混有事先录制好的声音。无论垫音还是半开麦,歌手确实都进行了演唱,故而不符合相关规定对假唱的定义。
l 艺人在演唱会上假唱,违法吗?观众怎么维权?
违法,我国相关行政法规和行业规定禁止商业演出假唱,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
艺人以假唱欺骗观众的,属于提供的服务存在欺诈行为,侵犯了观众的合法权益,观众有权在退场后依照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规定要求演出举办单位赔偿损失,演出举办单位可以依法向负有责任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追偿。此外,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因欺诈被撤销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如果假唱被查实,演出举办单位、参演人员除了要面临经济赔偿,还得面临的行政处罚是:最高为10万元的罚款,演出举办单位、文艺表演团体在2年内再次被公布的,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个体演员在2年内再次被公布的,吊销营业执照。
l 如果鉴定结果是真唱,“举报者”要负责吗?
截止12月6日,上海文旅局回应将组织专家评审判定此次假唱事件,假唱一事尚未有官方正式回应。但如果最终鉴定结果是真唱,举报者在网络发布关于该知名团体假唱的相关信息则属于侵权行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该团体有权依法主张名誉权侵权,要求举报者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民事责任,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虽然目前相关事件仍在调查中,还没有正式定论,但却引发了公众对艺人职业道德的讨论与思考。演艺人员应当遵纪守法、遵守契约精神、坚守职业底线,演出举办单位应尽到监督职责、杜绝假唱行为,正确看待以及对待自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