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
2024-12-06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流量为王的当下,为搏眼球而编造虚假言论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网络绝非法外之地,发布不实言论可能招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制裁等多种严厉的法律后果。

具体而言,若散布谣言侵犯了民事主体的名誉权,需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一系列侵权责任;若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可能面临行政拘留并(或)处罚款;在情节更为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触犯侮辱罪,诽谤罪,虚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虚假广告罪以及寻衅滋事罪等刑法罪名。




以下案例可见一斑:

·某网民曾在某网络平台发布内容为“在埌根发现两具尸”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导致当地居民陷入恐慌。经网安部门查证,信息发布者严某某为吸引眼球、博取关注,竟编造并发布该虚假视频,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严某某对其编造发布网络谣言的行为供认不讳。公安机关已依法对严某某处以行政处罚,并责令删除相关视频。同时,参与传播、讨论该谣言信息并夸大其词“带节奏”的徐某、关某、王某等3人,已被传唤至公安机关接受严厉批评教育。

·四川凉山“视觉贫困”虚假广告案中,“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等多名网红以凉山贫困、农产品滞销为剧本,以破旧废弃房等作为直播背景,打造“大凉山原生态”人设,带货销售假冒的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涉案金额超过千万元。司法机关对“凉山孟阳”“凉山阿泽”案一审宣判,共有8人因虚假广告罪被判刑。


面对虚假信息案件,被害人可采取以下措施来保障自身权益:

·保存证据:在第一时间对相关谣言信息进行截图、录屏等取证工作,并保留原始链接和其他传播途径的证据。

·举报投诉:向发布谣言的平台进行举报,要求删除违法内容;同时,向当地网信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提供收集到的相关证据,请求依法查处造谣者。

·公开声明:在个人社交平台或媒体上发表声明,澄清事实真相,引导舆论走向,防止谣言进一步扩散。

·法律维权:可聘请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如民事赔偿(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和公开道歉等。若情节严重,造谣者还可能涉嫌诽谤罪或其他刑事犯罪,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若因虚假广告而受损,消费者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赔偿。赔偿途径包括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心理调适:遭受此类事件可能会给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应及时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如有必要,可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以应对情绪压力。



综上,网络空间的言行同样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每个人都应自觉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春风路35-41号    电话:0756-2166610    邮箱:MAKGUTSANGLAWFIRM@163.com